村网通总站 覃家村 qfqqjc.nync.com 欢迎您!
渝北区大盛镇千盏村村民黄华林家这两年喜事连连:2018年,收入养殖鸡鸭“以奖代补”金1850元,新添一口蓄水池;今年2月,家里的水牛产下第三头牛崽,2亩血橙将进入初产期,预计产量将达到1000斤;明年,80株圣桔也将进入初产期,预计产量将达到200斤……
今年69岁的黄华林,过去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个贫困家庭,能够在扶贫好政策的帮扶和扶贫干部的关心下,依靠发展种植养殖业甩掉贫困的帽子。
扶得准 量体裁衣拔穷根
黄华林是千盏村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两个女儿出嫁后,家里就只剩下他和老伴。10多年前,因老伴李跃碧患上腿疾,家里的经济状况一落千丈。
为了给老伴治病,老黄花光了所有积蓄,后续还需要支出大量的医药费用。同时,老伴还丧失了劳动力,需要老黄的照顾,家里的所有农活儿又都落到了老黄一人肩上,老两口因此成为了建卡贫困户,在经济最拮据的时候,两头肥猪曾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
镇里和扶贫干部精准把脉,掌握到了老黄老两口致贫的真正原因——家庭成员患病导致家庭缺乏劳动力,无法发展产业改变现状。
针对因病致贫这个“病根”,镇里精准“用药”,送来了对应的帮扶政策,为其购买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精准脱贫保险和小额意外保险,还可以享受“先诊疗、后付费”的快捷就医模式。从此,家里的医疗费用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党和国家政策真是好啊,现在老伴每个月吃药能稳定病情,费用可以报销82%。我也可以腾出精力搞生产。”黄华林表示,家里的医疗负担大大减轻,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2015年,老黄摘掉了建卡贫困户这顶帽子。
拔除了老黄家的“穷根”之后,扶贫干部又将关注重点转移到如何帮扶老黄稳固脱贫,防止返贫上——助其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即按照“一户一策”原则,让这个庄稼汉继续发挥自身的长处,依靠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
医疗负担减轻后,黄华林思考着腾出精力搞生产
扶得好 脱贫摘帽见成效
前年年初,根据综合摸底情况和老黄自身意愿,扶贫干部为老黄量身定制了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方案:购买一头水牛、80株圣桔苗,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实施“保姆式”帮扶。同时,推荐其到就近的千盏村小龙虾养殖基地务工。
千盏村小龙虾养殖基地不仅在建设期间需要大量人工,建成后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大量的打工机会,并输出相关养殖技术。建设期间,老黄年轻时学的石工手艺有了用武之地,施工方以每天200元的工钱邀请老黄农闲时前来打工,为家里增添了不少收入。
老黄家所在的千盏村海拔较高,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种植柑橘。老黄自身也拥有多年种植果树的经验。在扶贫干部的帮助和技术指导下,老黄在自家果园里种下了圣桔苗和血橙苗。他努力学习到了更加科学的种植方法,掌握了生态的杀虫、除草技术,对来年水果成熟后的前景颇有信心。“以前听说其他村种圣桔和血橙赚了不少钱,自己也很羡慕,真没想到我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也种上了这些好品种。”老黄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去年年初,扶贫干部到老黄家查看圣桔长势时,发现年迈的老黄还在挑水为屋前的果树浇水,便萌生了打造一口蓄水池的想法。经过多方研究和协调,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修建了一口270立方米的蓄水池,方便老黄和周边群众用水。之后,老黄还自掏腰包购买了一台抽水机,从此告别了挑水浇树的日子,实现了自动抽水的现代化灌溉方式。
如今,老黄的果园枝繁叶茂,摘果出售的日子在即,政府拨付扶贫款购买的水牛每年产下一头牛崽,院里的鸡鸭数量也越来越多,闲置多年的蜂箱又爬满蜜蜂。老黄家的产业越来越多,在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伺弄自家果园的黄华林对未来充满信心
老黄家的产业越来越多
扶得稳 巩固脱贫促发展
“以前想过好日子是有心无力,现在不一样了,党和政府这样帮扶我们,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奋斗,做点成绩出来。”在对口扶贫过程中,镇村两级干部集智聚力找对了脱贫的路子,既扶贫、又扶志,真正激发了老黄的内生动力,帮他树立起了脱贫的信心,他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脱真贫、真脱贫”。
人逢喜事精神爽。如今,老黄天天在院子里忙上忙下,逢人便是笑脸相迎。眼看着日子有了奔头,他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扶贫干部看老黄年事已高,劝他要注意休息,不要累着了,老黄总是笑着回答:“如今条件这么好,我要好好珍惜,多干一天是一天。”
老黄告诉记者,自己要好好珍惜党委政府提供的好条件,把家里的产业搞好,争取过上更好的日子。说话间,老黄还时不时地看看家里的老房子,他感慨道:“老房子已经住了几代人了,争取在我这一代把它翻翻新。”
对于将来,老黄也有着自己的打算。他希望,将来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果树和家禽的产量质量,响应国家号召,走好生态发展道路,加强科学化管理,争取卖出好价钱。
“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大盛镇负责人表示,将坚持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坚持脱贫攻坚“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和重大政治任务不动摇,紧盯产业就业,挖掘贫困群众增收的源头活水,让每一个贫困户都走上小康路。
看着日子有了奔头,黄华林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