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特色田园乡村要增加农民“获得感” 留“形”又留“魂”

    信息发布者:家乡是个好地方
    2017-10-17 09:27:42   转载

    1017日讯 昨日,第二届中国河蟹互联网产业峰会暨“特色田园乡村”发展论坛在高淳举行,全省首批45个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负责人和国内外专家一起,共商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发展之路。

    与会专家一致表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应该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通过文化传承留住乡村的“魂”,以宜居宜业的环境留住人,让农民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

    084953o472qbees47iq2u2.jpg

    做好“特”文章

    8月,省委省政府做出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用10年乃至30年的努力,让乡村“回归”。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需要抓住一个‘特’字。”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教授说,随着现代科技运用,农村对传统农业劳动力需求大大减少,年轻人加速聚集城市,很多乡村空心化严重。不过,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城乡交通便利,村村通公交,很多家庭都有私家车,一些苏南农村甚至比城市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特别是互联网发展,农村获得城市乃至全球市场的机会骤增,乡村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成为快节奏城市人希望慢下来的精神寄托家园。如今,很多城市周边的农村瞄准这种需求,开展休闲游、健身游,致富一方。比如南京城里人周末到高淳吃一些美食,住一晚,享受一下慢生活,“如果不靠近城市,可以找准特色产业发展,生活更加田园也会有吸引力。”

    近年来,农业休闲游成为旅游发展新热点,但也出现严重同质化现象。江苏命名首批45个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这些村庄如何避免同质化?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教授建议“因地制宜,走出自己的路子”。“各个乡村的资源禀赋不同,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创新。”不过韩冬青也提醒,要发展田园乡村,首先要高标准,因地制宜建好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特色上具有可持续性。

    注入现代文明

    在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张鸿雁看来,特色田园乡村“是乡愁守望、集体记忆,是诗和远方”。张鸿雁说,眼下,特色田园乡村文化靠农民很难重建,要注入现代文明,启发现代农民,实现农民文化自足。在这方面,做好建设规划尤其重要。张鸿雁列举了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核心——合理的产业与就业系统规划,紧缩型土地优化利用系统规划,公共福祉和社会保障系统规划,历史记忆保护系统规划,生态循环发展系统规划等。

    在这方面,高淳区做出积极尝试。“最美的公园是田园,最美的景观是村庄。”高淳国际慢城党工委书记韦世斌说,高淳区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旅游发展中,结合地方资源,通过国际慢城建设,把市民请到乡村来,让市民和村民互动,把都市文明好的东西带到乡村,把乡村好的东西传给市民,达到组合共享、组合共赢发展。

    增加农民获得感

    对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省委书记李强曾经提出,要焕发内生活力,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

    省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福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宗义认为,只有农民富裕了,才能留住乡村人。因此,特色田园乡村发展要考虑社会效益,更要让居住在土地上的农民得益。互联网的发展,让乡土产品撬开外地市场的大门变得更加容易,福中两年前布局“水产+互联网”,减少流通环节,让农民养殖螃蟹等水产品卖出更高价格,让采购商买到更低价格的水产品,在实现水产品从养殖到交易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同时带动更多农民致富。杨宗义说,“互联网+农业”刚刚兴起,未来产业前景广阔。

    江苏省工商联主席许仲梓说,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就是要发挥乡村独特禀赋,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有机结合,促进乡村经济社会整体进步,努力走上一条乡村复兴之路。这就要求有创新思维、创业态度。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富民惠民的载体,“互联网+农业”是这个载体的具体实践,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特色田园乡村归结为一点,就是让农民有真实的获得感。” 韩冬青说,“这种获得感的标准是什么?农民富非常重要,产业创新也很重要,但更本质的,是农民和市民能够在互动中得到同样的尊重,同样的认同。”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